开始运动前,用10-15分钟进行全身热身。例如,通过慢跑、高抬腿或关节绕环等动作,逐步提升心率,让肌肉和关节适应运动状态。热身能增加身体灵活性,降低拉伤风险。
运动前观察场地是否平整、干燥,移除碎石或积水。若在室内,需确保地面防滑、空间无障碍物。合适的场地能避免因环境问题导致的意外跌倒或扭伤。
根据自身体能选择运动强度,避免突然增加负荷。例如,跑步时可采用“间歇训练”,即快跑与慢走交替进行,逐步适应身体承受能力,防止肌肉过度疲劳。
保持标准动作能减少关节压力。例如,深蹲时膝盖不超过脚尖,背部挺直;搬重物时用腿部发力而非腰部。必要时可请专业教练指导动作细节。
运动结束后,进行5-10分钟的低强度活动,如慢走或静态拉伸。重点放松使用频繁的肌肉群,例如大腿前侧和小腿后侧,帮助缓解紧绷感,促进血液循环。
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水分和营养,如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品,同时摄入蛋白质(如鸡蛋、牛奶)帮助修复肌肉组织,加速身体恢复。
避免单一运动模式,结合力量、柔韧性和平衡训练。例如,跑步者可加入瑜伽或游泳,增强全身协调性,防止局部肌肉过度使用导致劳损。
每周安排1-2天完全休息,或进行低强度活动(如散步)。充足的休息能让身体修复微小损伤,维持长期运动能力,降低慢性损伤风险。